2022-03-260次瀏覽來源:網絡
改革開放以來,南方中國的經濟是為發(fā)達的,可以說中國近三十年來卓有成效的社會經濟進步,都由南方中國的變革所推動,其中又有兩輪浪潮:輪是改革開放初期,從廣東、深圳等珠三角地區(qū)開始的經濟變革,第二輪則是近十多年來,以上海為核心的整個長三角地區(qū)的經濟變革,它已成為中國經濟發(fā)展活力的一個創(chuàng)新點。
所謂 ;活力 ;不光是指GDP的增長,更主要的是在這里生長出的一些具有規(guī)則性、制度性的,面向世界、面向海洋的新機制,這是第二波南方推動中國發(fā)展變革的新特征。在珠三角地區(qū)發(fā)育起來的市場經濟,體現的是中國經濟面對現代社會全球化的適應過程,但到了以上海為主的長三角地區(qū),則代表著中國經濟開始參與到制度創(chuàng)新之中,尤其是陸家嘴、自貿區(qū)、金融、高科技這些因素的出現,讓我們看到,南方中國經濟的發(fā)展,形成了以上海為核心的中國經濟變革的新引擎。
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,因此,上海研究院特請一批法學研究者召開論壇,在法治經濟的大背景之下,討論上海的社會經濟變革具有什么樣的特征,取得了什么樣的經驗,還存在什么樣的問題。本文遴選出部分觀點,試圖以上海為視角,窺視當代中國向法治社會及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問題以及所引發(fā)的思考。上海的經濟要更上一層樓,離不開法治的保障,全國亦然,缺乏法治保障的經濟發(fā)展如同建于空中之樓閣,根基不穩(wěn),也不具備可持續(xù)性。
視角之一:
厘清法治經濟中的政府職能
法治經濟,就是通過法治的方式調整并規(guī)范經濟運行中各類關系的經濟模式。其中,既涉及私法問題,即平等主體之間關系的調整與規(guī)范;也涉及公法問題,主要是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關系的調整與規(guī)范。在有著長達四十年計劃經濟和全能政府歷史的中國,后者在實現法治經濟的過程中可能更加重要。
中國在1988年的機構改革中提出 ;要轉變政府職能 ;2013年近一次機構改革的核心依然是 ;政府職能轉變 ;下一輪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應該還是圍繞 ;職能轉變 ;。的確,近年來經濟運行中產生的很多問題與爭論,均與政府職能的定位與履行不清有關。
比如網約車,政府該不該管、該不該像管傳統(tǒng)出租車一樣地管,一直存在不同觀點;再如,政府看似用了洪荒之力治理房地產市場,但高房價(尤其是一線城市的高房價)并沒有得到有效抑制。政府在經濟領域究竟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?如何才能有效解決問題?
出現用洪荒之力卻不能有效解決問題,甚至加劇問題的現象,一定程度上與政府職能定位不準確有關,比如用微觀監(jiān)管代替宏觀調控、公共服務,或者用微觀管理取代市場化加政府監(jiān)管。
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,但房價上漲的趨勢并沒有得到遏制,深入分析就會發(fā)現,政府采取的手段大多屬于微觀監(jiān)管手段,而中國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更多地跟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、土地制度、中央與地方財權劃分以及保障性住房政策有關,政府應更多地從宏觀調控和公共服務層面下功夫。
因此,面對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,政府首先需要、深入地分析出現了什么問題,導致問題的原因是什么;接下來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的機制有哪些,政府干預能否有助于問題解決,政府干預相對于市場機制、社會自治的優(yōu)勢何在;然后分析政府應該履行什么樣的職能,解決問題的手段有哪些;后,在給定的法律框架內,選擇既能夠有效實現政策目標、同時對市場主體的權利侵害、收益的手段。(馬英娟上海師范大學社科處處長)
視角之二:
金融領域的法治亟需健全
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法治經濟問題。上海相比較全國其他省市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?提到上海,提到上海的經濟,或者提到上海的法治經濟,個關鍵詞是 ;上海證券交易所 ;。在證券或金融領域的規(guī)則探索上,上海應該有一些創(chuàng)新的東西。前一段發(fā)生的寶能大戰(zhàn)引人注目,萬科雖然屬于深市,但問題全國都是一樣的。我們關于結構化資管的法律規(guī)范很空白,規(guī)范的層次也比較低,現在相關的法律規(guī)范主要是 ;一行三會 ;充其量是部門規(guī)章的級別,國務院的行政法規(guī)非常少。這就引發(fā)了很多問題,比如,萬科管理層說資管計劃違法違規(guī),寶能自己聘請的律師事務所卻說合法合規(guī),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原因就是法律不明確,因此,金融領域的法治亟需健全。
第二個關鍵詞是自貿區(qū)。海歸落戶上海戶口若報入上海市或區(qū)人才服務中心集體戶的附同意接受函原件;戶口若報入由業(yè)務管理部門推薦的集體戶口的,用人單位報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(上海市外國專家局)的請示函中須注明;戶口若報入本人購買的產權房內的,附房屋產權證。前幾天中央又批了有7個自貿區(qū),但是上海關于自貿區(qū)法治規(guī)則的研究,應該是走在全國前列的。自貿區(qū)的法治規(guī)則原先都是空白,上海做的工作主要是制定規(guī)范和標準。(葉名怡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)
視角之三:
戶籍制度與吸引人才的矛盾
上海近出了一個案件。上海有9個高校,包括交大、財大、華東理工、上大、東華大學等,都招收MB。MB特別重要的一個生源是在職人員。有一部分生源是在上海工作的,但他們是外地戶口。按照原來的規(guī)定,這些MB學生畢業(yè)的時候可以走應屆研究生入滬,因為他們積分都比較高,可以獲得上海戶口。
但是現在,因為上海嚴格控制人口規(guī)模,這些MB學員入滬碰到麻煩了。今年7月他們接到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的通知,全部審核不通過。理由是 ;不符合申請資格 ; ;有社保記錄就等于在職,在職就不符合入滬條件 ;。
這批申請入滬的屆MB登記在冊的學生,都是中產,都是有一定的經濟地位的,都是所在企業(yè)的中高層。海歸上海落戶派出所的戶籍民警,負責登記造冊、記錄各家成員姓名、性別、年齡、職業(yè)、住址、成員關系等各類資料。他們考慮走行政復議、行政訴訟的途徑,他們也考慮上訪,但事情后如何解決,還不確定。
這個事情暴露了現行戶籍制度和吸引人才的矛盾,上海不管是要建成原來所說的四個中心,還是再加一個現在新提出的 ;科創(chuàng)中心 ;根本的就是人才的競爭。上海戶口若報入上海市直系親屬處,須附戶主的戶口本、戶主的房屋產權證、戶主同意入戶承諾書;戶口若報入用人單位的附集體戶口本地址首頁。一個大都市既需要人才,也需要低端人才,但是,現在的戶籍制度不僅把低端人才攆出去,也把人才攆出去。這是危險的。其實,控制人口規(guī)模,只有通過產業(yè)調整來實現。我所理解的 ;法治經濟 ;就是法治+市場經濟,市場經濟意味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,我們要在尊重市場經濟的基礎上談法治,我不認為現在這種控制人口規(guī)模的方式和手段是符合市場經濟的。(郭曰君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)
視角之四:
上海如何建成法治政府?
一個核心的問題是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,盡快制定出地方政府的權力清單,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,減少政府對市場主體合法經營行為與合法行為的干預,構建公平的市場競爭規(guī)則。目前上海的狀況是 ;三大一高 ;大政府、大國企、大外企、高房價帶來的高成本,既包括生活成本也包括經營成本。有句俗話叫大樹底下不長草,上海創(chuàng)新能力為什么趕不上深圳,這是一個很核心的問題。上海房價也高,但是上海國企沒有這么強大,上海的民營企業(yè)、民營經濟在中關村的發(fā)展是有目共睹的,深圳更是民營經濟的汪洋大海,國企力量很弱。但是上海不一樣,上海是國企壟斷,或者是國企和外資合力形成的新壟斷,民營企業(yè)在這里生存是很困難的。中央一直強調政府要簡政放權,放管服相結合,推進國有企業(yè)深化改革,實施 ;雙創(chuàng) ;政策,在這樣環(huán)境下我們可以研究上海如何建成法治政府。地方政府現在管理社會、治理社會基本上不是靠法律來治理,是靠地方政府的政策,而地方政府的政策在制定過程中又缺少相關利益方的參與。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。
上海還需要處理好守法和創(chuàng)新的關系,在創(chuàng)新方面上海做得不是很好,我感覺上海人守規(guī)則是沒有問題的,講信用在十里洋場時期就形成了,但上海的另外一面是相當保守的,這個 ;保守 ;反映在市民生活層面就是大家都享受生活,已經衣食無憂了,再要去冒險創(chuàng)新對上海本地人來說是有困難的,因此相對來說我覺得整個上海的氛圍偏保守,但是,法不禁止即自由,法律沒有禁止的,你們就去干吧,為什么不去干呢?